中国航母梦:从瓦良格到辽宁舰的艰辛历程聚赢配资网
一、刘华清将军的航母梦
1980年,64岁的刘华清将军登上美国航母参观。由于美方禁止触碰设备,这位老将军只能踮起脚尖,身体前倾,仔细观摩航母的每一个细节。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,令人动容。回国后,他坚定地表示:“不搞航空母舰,我死不瞑目!”
当时,中国海军实力薄弱,建造航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但刘华清将军深知,没有航母,中国的万里海疆就难以得到有效守护。于是,中国开始探索购买外国航母的途径,希望通过学习借鉴,最终实现自主建造。
二、早期的航母探索
展开剩余85%上世纪70年代,中国已开始研究航母,但受限于技术和资金,进展缓慢。80年代,中国曾尝试向美国购买二手航母,但未能成功。随后,中国购入了澳大利亚退役的“墨尔本号”轻型航母。
这艘航母原是英国建造,后转手澳大利亚,最终来到中国时已是“第三手”。尽管它设备简陋,甚至因事故频发被澳方视为“不祥之物”,但对中国科研人员来说,它却是无价之宝。通过研究“墨尔本号”,中国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。
此后,中国又购入了苏联时代的“基辅号”和“明斯克号”航母。这两艘航母虽曾叱咤风云,但设计理念与中国需求不符,最终被改造成主题公园。尽管如此,它们仍为中国航母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三、瓦良格号的曲折之旅
1995年,乌克兰宣布出售未完工的“瓦良格号”航母。这艘航母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次舰,建造进度仅68%,苏联解体后便被遗弃在黑海造船厂。
中国政府对这艘航母表现出浓厚兴趣,但西方国家的阻挠使交易一度搁浅。关键时刻,爱国商人徐增平站了出来,决定以个人名义购买。然而聚赢配资网,乌克兰提出了严苛条件:
1. 需有国际银行担保徐增平的公司资金充足;
2. 需中国政府批准交易;
3. 航母不得用于军事用途,所有武器设备将被拆除;
4. 航行途中需获得沿途国家许可。
在国家的支持下,徐增平最终以2000万美元购得瓦良格号。1999年,这艘庞然大物在拖船牵引下启程,但归途充满波折:
- 途经土耳其时,因“船体过大”被拦截,滞留黑海近两年;
- 在爱琴海遭遇风暴,拖船缆绳断裂,瓦良格号险些失控;
- 苏伊士运河拒绝通行,被迫绕行好望角。
历经三年艰难航行,瓦良格号终于在2002年3月抵达大连。
四、从瓦良格到辽宁舰
当中国专家登上瓦良格号时,尽管它已是一个空壳,但其宏伟的舰体仍令人震撼:甲板长达304米,宽70.5米,排水量近7万吨,宛如一座“海上城市”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尽管外表锈迹斑斑,但擦去锈层后,钢材依然崭新如初,显示出苏联“航母钢”的卓越性能。
然而,改造瓦良格号面临巨大挑战:
- 材料难题:航母钢必须兼具高强度、耐高温(抵御舰载机尾焰1500℃以上高温)和抗低温(极地环境下不变脆)特性,而中国当时尚不具备生产能力。
- 技术空白:从舰载机起降系统到动力装置,几乎每一项技术都需从零突破。
经过十年攻坚,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突破关键技术,并于2012年将瓦良格号改造为“辽宁舰”,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航母时代。此后,山东舰、福建舰相继下水,中国海军的“深蓝梦想”正一步步实现。
五、航母背后的国家意志
航母不仅是军事装备,更是大国实力的象征。中国坚持和平发展,但历史告诉我们,没有强大的国防,就无法捍卫和平。从刘华清将军的殷切期盼聚赢配资网,到辽宁舰的横空出世,中国航母之路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。未来,随着更多国产航母问世,中国海军必将更加强大,为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贡献更大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智慧优配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